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論語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_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_亚洲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_91av视频在线观看污

讀論語心得體會

時間:2021-12-03 14:18:07 心得體會

讀論語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論語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論語心得體會

讀論語心得體會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讀論語心得體會。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先說對人的分類與判斷,我們學論語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培養(yǎng)我們的價值觀,價值觀就包括了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在這一節(jié)課,我的到的對君子與小人的分辨是這樣的:君子是有價值觀、原則與思維方式的,所以學習任何知識都會學得比較好,因為掌握了方法,所以君子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沒有局限(君子不器)。君子也是二元以上思維,所以與人交往的時候堅持自己的原則但不去攻擊別人(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在學術上的另談),君子先做事然后再說自己做的事,這樣既不會有空話(先行其言,而后從之,這也能用在判斷事上)。

  小人呢?沒有自己的原則、價值觀與思維方式,也是一元或元都不元的思維,只能掌握有限的數(shù)量較少的知識,并且因為沒有思維體系把知識串聯(lián)起來,所以能做的事是固定的,像一個器具只能做相對于君子來說是少得多的事情(“小人器也”君子不器。當然,君子不愿意學某些東西或者有些東西不學另當別論),因為沒有自己的原則,所以喜歡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經(jīng)常變臉,跟誰在一起都好,你好我好大家好。(小人比而不周,同而不和)。

  溫故而知新也是一種思,但是要結合學,否則光學不思,就會迷惑,如我在上文舉的愚人的例子,典型的只學不思,甚至我懷疑是否學了(學而不思則罔)?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呢?這種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想到了歪路上,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為沒有學(思而不學則殆)。

  近日,岔河中學的張校長來我校做了一次報告,他所在的學校推行國學文化,張校長本人對《論語》研究頗深,我也靜心讀起了《論語》。

  俗話說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墩撜Z》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可謂舉足輕重,其文化影響與政治地位都是其他學術無法相比的。因此,《論語》成了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先賢政要的必讀科目。可以說,大凡是中國人沒有不知道《論語》的。對于《論語》的解說也很廣泛,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讀《論語》。真是不讀不知道,讀過才知道孔子著實偉大。他的遠見卓識不僅在當時影響巨大,就是對幾千年后的我們也深有啟迪,有著燭照千秋的意義。

  孔子作為一代巨人,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所以言語間總圍繞著“教育”這一主題,離不開“育人”兩字。大家知道,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仁、義、禮、智、信”。我認為,這五個字既可以作為教育人的至高境界,也可以看作評價一個人好與壞的標準。你教出來的學生如果能達到“仁義禮智信”,你就是成功的教育;一個人如果能作到“仁義禮智信”,他就是一個好人,心得體會《讀論語心得體會》。所謂“仁”,就是愛人,要有一顆愛心。仁是做人的基礎,有愛心的人才能做好事情。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有一顆博愛之心、恒愛之心,有愛才有教育,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所謂“義”“禮”是說做人要有一定的行為準則,要符合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遵守紀律、法律和道德的約束,這與我們對學生進行的禮儀常規(guī)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其實是吻合的?!爸恰本褪侵R、智慧。人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培養(yǎng)智慧。作到“活到老,學到老。”身為教者,更需要經(jīng)常讀書學習,通過讀書完成知識的更新,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yǎng),才能更好地擔當起教書育人的重任?!靶拧本褪亲鋈艘\信。

  我是一名教師,所以我更關心《論語》中關于教學的言論。孔子在治學上非常嚴謹,他強調(diào)學習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要“學而不厭”,“敏而好學”,“博學而篤志”;學習態(tài)度要老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要學會謙虛,學會“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他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孔子對學習非常重視。他還特別講究治學的方法,強調(diào)學習要“溫故而知新”,學與思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重視啟發(fā)式教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育方法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讀書的這段時間里,我就像是穿越了幾千年的時光隧道,來到了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和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面對面的對話。我從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博學多才、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完全吻合,但其中的一些真知卓見,對我們深有啟迪,可謂高屋建瓴,燭照千秋。

讀論語心得體會2

  上午沒課,去圖書館借了本書,于丹《論語》心得,看了看,覺得也沒說啥,挺淺顯的。但于丹對《論語》的人生之道的見解對我挺有啟發(fā)的。

  "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十有五而至于學"是他自己的一個起點,也是他對于學生的一種要求。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可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不只是十五向學了。但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最大的苦惱時信息太多,到底如何選擇呢,"過猶不及"是孔子的觀點。再好的東西都有它的度,與其貪多嚼不爛,還不如把有限的知識融會貫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三十而立"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走到三十,應該是人生"合"的階段,就是既不像十來歲是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歲時覺得一片慘淡。三十而立的"立"字,首先是內(nèi)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會坐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三十而立",我的理解并不是通過一個外在的社會坐標來衡量自己是否已經(jīng)成功,而是由內(nèi)在的心靈標準衡定你的生命是否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內(nèi)省,并且從容不迫,開始對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內(nèi)心真正認定的事情,這大概是"立"的一種見證。

  "四十不惑"是人生最好的時光。一個人在三十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斷的收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比如:經(jīng)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是,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所以,三十歲以后,就要開始用減法來生活了,也就是要舍棄一些不是你真心需要的一些東西。

  "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已經(jīng)有了一種內(nèi)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為外物所動了。

  "六十而耳順",此時,你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個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傾聽各種聲音,并站在別人的出發(fā)點上去了解他為什么這樣說。這種境界就是我們常說的"悲天憫人"。

  我想,我們大概就應該如此做人吧!

讀論語心得體會3

  簡潔而經(jīng)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倍受矚目。我認為,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貧窮的人羨慕富豪,因為他有讓他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而富豪卻羨慕那些平凡的人,因為他們很快活,不會整天杞人憂天地擔心錢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說的,快樂的事有很多: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曾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現(xiàn)在的大人們,更注重物質化的世界,卻忽略了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卻恰似給我們亮了一盞明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

  我的課外英語輔導班老師曾經(jīng)給我們講過一個有關她的學生的故事。那個學生學習很好,很受同學與老師們的歡迎,但是卻有同學發(fā)現(xiàn)那個學生偷同學們的筆和錢,從此,那名學生開始被同學們排斥,最終不得不轉學。

  這正驗證了孔子的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道德永遠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沒有德與孝不行。

  這些便是給我感受最深的語句。讀《論語》,令我受益匪淺。今后,我要細讀論語,細讀這中華悠悠千年智慧,讀懂這其中的做人道理與處事方法,品嘗這暖暖的心靈雞湯。

讀論語心得體會4

  閱讀,不一定使我們變得更加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智慧;不一定改變我們的長相,但一定可以改變我們的品位和氣質;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一定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不一定能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夢想,但一定可以使我們更接近人生的夢想。

  后勤分會讀書活動現(xiàn)場

  湖南省結防所工會組織的“我讀書給你聽”活動,從4月23日至6月30日,以分工會為單位,組織職工共讀一本書,共同創(chuàng)作一本有聲書,為世界讀書日打CALL。

  今天的《我讀書給你聽》是來自后勤分會的《于丹<論語>心得》

  《論語》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其厚重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一直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队诘?論語>心得》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古典文化,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以獨特的個性視角解讀《論語》。

  讀《于丹<論語>心得》,能幫助我們解讀當今社會面臨的心靈困惑,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

讀論語心得體會5

  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可以說是更近,也可以說更遠,但無論如何人際關系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當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我們應該保持什么樣的心態(tài)。

  面對自己親近的人我們應該掌握什么樣的原則。

  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怎樣才能處理好這復雜的人際關系呢?

  今天我翻開了于丹的《論語心得》這本書,是它讓我懂得了怎么處世怎樣用心來處世。

  首先,一顆冷靜平和的心是不可缺少的;其次,你的公正,你的直率,你的磊落也用的上,同時更要有耐心。

  有一個哲學預言,名叫《豪豬的哲學》,講的是一群豪豬一起取暖,可身上都長滿了刺,這樣一來靠的近了都刺到了身體,而遠了就沒辦法取暖,慢慢的豪豬就找好了合適的位置,是因為他們有耐心,同樣我們?nèi)艘惨粯犹幨酪心托摹?/p>

  《論語》真的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想,這不僅是論語里面的一種道德理想,它同樣適用于21世紀,孔子和他的弟子享受的那種快樂,同樣是我們今天快樂的源泉,這大概是《論語》給我以及今人最大的借鑒和經(jīng)驗所得吧。

讀論語心得體會6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讀《論語》有感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边@句話的意思為:孔子說:“《關雎》這首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傷情。

  初讀《論語》中這句如此簡短的話,我認為,這只是孔子當時隨口評價一下《關雎》一詩,并沒有特別的道理,但再去細細品味、推敲,會發(fā)現(xiàn)“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一個引人深思的道理。

  初一升初二期末考試前的一次數(shù)學模擬測試,我毫不驚奇地迎接了我的九十七分,認為期末考試時數(shù)學一定會掛科。出乎意料的是,考試中的每一道題型,老師講過,我也做過許多遍。這些題目沒有一個觸碰到我的盲區(qū),考卷交上后,我高興地歡呼雀躍,可能會掉線的一科竟成為最有可能拿滿分的一科!在考場上我簡直坐不下去,滿心都是120分,120分!從九十七到滿分,這是一個充滿著奇跡的進步!巴不得能讓每個人都知道我的數(shù)學進步史?!皹范钡男那橐鐫M全身。

  成績公布了,點開查分網(wǎng)址,先查數(shù)學!我期待著“120”的出現(xiàn)……什么?112分?我激動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當?shù)弥驗橛嬎泐}而失去八分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倚牡卦谛闹幸槐楸榈厝o濟于事地想:我要倘若能再重考一次……得知了如果不失去八分的話,我就離前三十名不遠時,“哀而傷”襲滿全身……

  今日,我又一次讀到了“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我開始回想當時自己的作為,感到不能理解當時我為什么要開心、悲哀過度。

  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懷有“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高尚心態(tài),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傷情。

讀論語心得體會7

  讀國學《論語》經(jīng)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jīng)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jīng)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學習《論語》的收獲是巨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鬃右簧鸁釔蹖W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鉆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币馑际亲x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鬃釉唬骸叭诵校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后,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贊揚,對現(xiàn)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xiàn),沒有出息的表現(xiàn)。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nèi)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xiàn)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著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叭擞卸啻竽?,地有多大產(chǎn)”的年代已經(jīng)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工作,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閱讀國學經(jīng)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jīng)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使之發(fā)揚光大。為河東的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讀論語心得體會8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種獨特文化心理定勢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梢哉f,沒有中國古代文化,就沒有中華民族;沒有強大的文化支撐,中國不可能延續(xù)五千年。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論語》,《論語》是一本中國傳世經(jīng)典叢書,內(nèi)容涵蓋了政治、軍事、文化、宗教、藝術、醫(yī)藥、民俗等各個領域,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紹了源遠流長、內(nèi)容宏富的中國古典文化寶庫中之精華。其中,有一段使我深有感觸,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币馑季褪强鬃诱f:“勤求學問但不用心思考,就會迷惑;只是挖空心思去想?yún)s不認真讀書,那還是疑難叢生得不到確實的知識的。”

  對啊,學習要勤學好問,學問是要自己用心去學的,有了學問但沒有用心思考,就會迷惑,是沒有作用處的,不能領貫通和有新的發(fā)現(xiàn)。相反的,有了思想就要用學問來培養(yǎng),如青少年們,天生聰明,但不愛學習,就像美國有些青少年一樣,由吸毒而裸奔,以后還不知道會玩出什么花樣。所以人要有思想也要有學問,兩者必須兩相兼顧,只想不學終究一無所得,只學不想會糊里糊涂。像我們現(xiàn)在這么小就應該用功讀書,做什么事都從娃娃抓起,像我看書都是家長催的,不催就不看不學,但有時一有興趣的話,就會看看一兩眼。一個人只知道讀書,而不是用心去讀,那么只如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币簿褪亲x書必須用智慧來分辨書中所講的道理是否正確,要從書中找出一個自我。書讀多了,想深了,見廣了,便會離開書本,足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成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組成部分。

  這也使我懂得了,讀書就要用心讀,而不是讀了就過了,還要反復的讀幾遍,不懂的地方要不恥下問,這樣才能吸取里面的知識,相反,讀書不認真讀,那就不要讀,因為那都是惘然,所以從今天我懂得了這個道理開始,一直到未來,都要有方法的去學習。

讀論語心得體會9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對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師益友。于丹教授用樸實無華的語言,為我們解讀了一個親切而溫暖的孔夫子,讓本以為莫測高深的《論語》變得通俗易懂。每讀一遍,總會有不同的感觸。作為一名教師,更是受益匪淺。

  一、教師的“仁恕”

  “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論中最精髓的東西。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恕,就是寬容的力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睘槿瞬粌H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對于教師,就是要將心比心地理解學生,關愛他們,幫助他們健康成長。關愛學生,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學業(yè)上的進步,知識的積累,身體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關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關心他們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關心他們的精神需求,關心他們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愛學生就要本著平等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他們足夠的寬容與理解,體諒他們的煩惱與苦悶,肯定他們的進步與成長,讓每個學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與尊重,那么他們將來也一定會是一個充滿愛心,尊重他人的人。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每天接觸各種性格鮮明的學生。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過分的苛責或訓斥,只會讓學生的心離我們越來越遠,它遠不及寬恕的力量那么恒久偉大。學會了寬恕,我們才能讓自己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同時,寬恕別人才能讓我們享受心靈的安寧。因此,我們在工作中,應少一些抱怨和指責,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少一些批評和訓斥,多一些贊揚和鼓勵;少一些歧視和誤解,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二、尋找“快樂”

  于丹教授寫到,一個人的視力是有兩種能力的。一個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內(nèi)心無限深刻地發(fā)現(xiàn)內(nèi)心??追蜃咏探o我們快樂的秘訣就是去找到內(nèi)心的安寧?!墩撜Z》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訴我們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快樂生活。于丹教授認為,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于內(nèi)心相連,對此我深有同感。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物質生活富足的時代,人們都在拼命為了豐厚的物質生活而努力打拼。作為教師,我們能否抵抗各種物質的誘惑、安貧樂道,嚴峻地考驗著我們的意志。我也向往富裕的生活,但我更享受心理上的滿足和成就感。感謝我的學生們,是他們的成長讓我充分地體驗到當一名教師的幸福和快樂!每當看到學生臉上那豁然開朗的表情,每當看到學生變得越來越懂事,每當聽到學生金榜題名的消息,那就是我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刻。在學生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自己能起到引導、扶持的作用,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我為此感到自豪,并甘愿為此終生努力。雖然在物質上我不富有,但精神上我是一個富翁。正如于丹教授所說“如果能用內(nèi)心的富足與飽滿,能用一種內(nèi)心鮮活的力量去彌補這些遺憾,那你就會成為一個坦蕩磊落而勇敢的人?!笨鬃映珜У摹叭收卟粦n,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說的就是這樣的境界。

  三、看待“缺憾”

  在《心靈之道》中于丹教授說,每個人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不下這種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就永遠活在陰影中。也許我們無力改變生活中的缺憾,也許我們不能避免人生的苦難,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作為教師,我們生活、工作在一個充滿壓力的環(huán)境中,煩惱、苦悶和壓力每天都伴隨著我們。如何看待這些煩心事和缺憾,心態(tài)不同,結果會完全不同。我教兩個畢業(yè)班的英語課,課時多,要求高,班里學生基礎差,每天備課批作業(yè)頭昏眼花,身體疲憊不堪。但我告訴自己:備課既是為了教好學生,又是為了讓自己不斷進步;批作業(yè)工作量雖然大,但能保證課堂上的高效率。遇到學生出問題時,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學會遇事冷靜,有耐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陰霾不散,否則會影響你的工作,甚至是你的生活質量。

  再比如,每次考試結束成績出來后,學校都會做成績分析,老師們對此倍感壓力和煩惱。有的老師會因為成績不佳而寢食難安,有的老師對學生良莠不齊而抱怨,有的會為成績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而郁郁不樂??傊荚嚦煽兂鰜砗?,老師們內(nèi)心苦悶又無處訴說。其實,我們應該像《論語》教給我們的那樣,放開心態(tài),正確看待成績。有些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不要埋怨學生懶惰,不要抱怨領導不近人情。而是應以積極地心態(tài)去思考,總結經(jīng)驗與不足,知道我還能做些什么,同時更應看到,班級有很多學生在我們的幫助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說明我們的教學并非完全失敗。只要我們認真反思,總結經(jīng)驗教訓,努力找尋更好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相信曙光就在前面。于丹教授說,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nèi)绾螌Υ松焙兜膽B(tài)度。也正如人們常說的: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每次讀于丹的《論語心得》,我都會產(chǎn)生很多的共鳴,也總會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它已植根于我的心中,成我流淌在我血液中的精髓。感謝于丹教授,感謝我們偉大的圣人—孔子!

讀論語心得體會10

  在xxx報告中,增加國人的閱讀量,向我們數(shù)千年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去學習,增強國人的文明素質的大背景下,我學習了《論語》、《弟子規(guī)》、《詩經(jīng)》《增廣賢文》,這些古典文化給了我深刻的感受。特別是《論語》,它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化的代名詞。我被孔子深深感動,更為他為我們留下的文化精髓所折服! 他的一生沒有留下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nèi)绱耸苡媒K生。讀著《論語》,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yǎng)等各方面,為歷代君王所推崇,為文明禮儀傳播留下流傳痕跡。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成長期,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該是發(fā)揚光大,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xiàn)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fā)展中多少次沉浮坎

  坷,命運懸于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于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而這些,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一定要勤學善悟,勤學善思,學以致用。

  孔子強調(diào)要終身“好學不厭”,提倡“不恥下問”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叭恕碑斎徊粫际菑娪谧约旱娜?。只要有“善者”,就要“從之”,對于“不善者”要引以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點。即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學習首先要勤奮,其次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有個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奮努力+正確方法+講究效率=成功”。把勤奮看成是首要因素,說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須具備勤奮精神。勤奮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方法,就是要勤學、勤記、勤思,“溫故而知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是“思”的基礎,“思”要在“學”中進行,二者相輔相成。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和才干,就必須認真讀書和思考,兩者不可廢,要養(yǎng)成經(jīng)

  常思考問題和總結自己的習慣。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形成自己有理有據(jù)的判斷,那就是要勤奮學習,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并“學以致用”。

  二 是要愛人猶如愛己 ,敬人猶如敬己 ,由己推人

  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現(xiàn)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卻很少去思考。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臟話粗話,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沒有了別人,就難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生活中諸多不如意的人,憂患多于歡樂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愛,因此我們?nèi)魏螘r候都要保持一顆真誠的心,真心贊揚他人,真心對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論語精神指導我們的行為。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對待每一位前來辦事的市民,對所提出的問題要一一解答,為市民提供快捷服務、便利服務、微笑服務。

  三是要在生活中正確認識自己的得與失

  《論語》一書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遺產(chǎn),具有極大

  繼承價值,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真可謂是“學而不厭悔人不倦”。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細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過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同一山體的花崗巖石砌成的,臺階不服氣的對佛像提出了抗議: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四刀就走上了領導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了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心中常常自覺不自覺的與他人凡事做比較時,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較方法是否有科學和理性。通過比較應該是發(fā)現(xiàn)差距而產(chǎn)生壓力和動力,因有了鑒別而便于定位和確定目標,其目標應是催人向上,奮發(fā)有為,這樣比起來我想內(nèi)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讀《論語》,讓我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學習的正確認識,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理性道德??傊?,《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為兩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們今人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的許多思想是當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為今用”。我們今天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特別是在我們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社會的今天,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顯得尤為重要。

讀論語心得體會11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并不是說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xiàn)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yǎng)、一種禮儀、一種體現(xiàn)自身優(yōu)雅高貴的表現(xiàn)形式。無法通徹地了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余,但真的沒有更現(xiàn)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jīng)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并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zhí)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tài)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shù),思辱矣;朋友數(shù),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么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我們學校是一個經(jīng)典古詩文學校,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讀了:《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我們現(xiàn)在上了四年級就開始讀了《論語》,這本書寫了許多篇值得我們學習的話,其中我最喜歡:《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你知道么?我告訴你吧!這句話是說:花言巧語,一副偽善面目,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我在給你講一個小故事吧?。禾菩跁r李林浦任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個人品德敗壞,凡是才能比她好,聲望比他高的人,他都不折手段的打擊。對唐玄宗他又開始討好賣乖。有一次,他對李適之說:“華山有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那就可以為國家增加財富?!保ɡ盥犃?,趕快向皇帝報告,建議開采。唐玄宗聽了,找李林莆商量??衫盍制螀s說:“這件事我早就知道,可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還是不要開采了。”唐玄宗聽了他的話,以為他是個忠君愛國的好臣子,對李適之卻疏遠了。

  聽了這個故事,我又聯(lián)想到了了我自己,不禁臉紅了。因為在上一次,媽媽給弟弟買了一盒糖果。我花言巧語的對弟弟說:“今天你讓我吃一個糖,明天我給你買一個漢堡包,你讓我吃個糖唄!”,弟弟聽了,把糖給了我好幾顆。到了第二天,弟弟早把這件事忘了個一干二凈。所以我什么也沒有給弟弟買,我本以為這只是一個好玩的游戲。但這一次讀了“巧言令色,鮮矣仁?!蔽揖驮僖膊贿@樣做了,每次弟弟買糖,我不再花言巧語了!

  我一定堅持把論語讀完,在把我的壞毛病改掉!

讀論語心得體會12

  題目:讀《論語》“學而之道”透視人生態(tài)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一門課程,即“兩課”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其中有一課是關于樹立人生觀的。其中人生態(tài)度是人生觀中最根本的東西,即指人們對外界事物的根本看法。前一陣跟著老師學習教學方法論的時候,突然得到了一個啟發(fā),人生觀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對己、對人、對事。通過這學期學習《論語》,特別是“學而之道”,我對人生態(tài)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對己。

  人生態(tài)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怎樣認識自己,怎樣對待自己,用什么來要求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省”就是檢討過去,檢討走過的道路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敗的地方;有什么經(jīng)驗,有什么教訓。

  我們在忙碌的生活節(jié)奏中,凡是往前看。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奔波。我們經(jīng)常忘記了在前進中停下自己的腳步,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經(jīng)驗和教訓,這是彌足可貴的?!拔崛杖『跷嵘怼?,在每天晚上臨睡之前,像過電影一樣反省一下我今天的所作所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遠遠不夠的。這對于成長中的我們,對于我們將來以更加優(yōu)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會是非常有用的。

  2。古人云:三十而立。我們作為二十幾歲的青年人,應該怎樣確

  立自己的立身處世的根本立場,根本態(tài)度呢?《論語》中有四個字可以解釋:君子務本?!熬觿毡?,本立而道生”?!熬印笔钦f一個有作為的人,“務”則可以理解為致力于,“本”就是根本,在這里指的是立身處世的根本態(tài)度或根本立場。也就是說,“君子務本”是指一個有作為的人,首先要解決好自己立身處世的根本立場、根本態(tài)度。只有這樣,人的思想方面才有了定向,人生的道路才會隨之定性。反之,如果一個人連立身處世的根本立場尚未確定,其行為也就不可琢磨,搖擺不定,因此也就必然難成大事。

  當今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特別是對于我們八零后的青年人而言,有人說我們這一代是浮躁的一代,我們大部分人沒有自己處事的根本立場,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主心骨,沒有自己堅定的信念,僅憑自己的一腔熱血是很難成就大事業(yè)的。所以在今天,我們在四處尋找自己的出路時,首先要樹立自己的處事立場,找到什么才是適合自己的,然后才能走自己的路。

  3。在自我價值實現(xiàn)中,應該怎樣提高自我?子曰:“君子不器”。孔子在《易經(jīng)》中講,“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捌鳌币簿褪蔷唧w的東西?!熬硬黄鳌笨梢岳斫獬扇瞬灰灰恍l條框框的東西束縛住,不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眼前的、具體的事物上,放在一些瑣碎的事上,應該學會超越自我,去掉小我,實現(xiàn)大我,高屋建瓴的看待一切。這是一種生存境界。

  人很狹隘,就不能做大事,不能有大貢獻。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周恩來從小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大志向,而不是為了自

  己當官發(fā)財?shù)男≡竿τ谖覀兌?,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更是難能可貴。我們大多數(shù)人往往還是擺脫不了“器”的束縛,一味追求晉升、提薪等,追求更好的物質享受。人們其實就是被這些“器”束縛住了,活不出真實的自我,找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不要被一些瑣事困住,不要等到暮年才追悔莫及。做灑脫的自我,活真實的自我,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4。俗話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確實如此,自己往往是最難克服、最難克制的。一個成功者往往是有很強的自制力的。尤其是一個人的情緒世界,是非常難以自控的。人的成功與否,幸福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對情緒的把握,一個人情緒不穩(wěn)定,行為就不穩(wěn)定,事業(yè)也就會有波折??鬃诱f: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別人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氣。這樣的人才能遇事沉得住氣,才能擔當重任。別人不了解自己、誤會自己,甚至懷疑自己,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來自外部世界的流言蜚語,這也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

  二、對人。

  人生態(tài)度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對待他人,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問題?!墩撜Z》也給了我很多啟示。

  1。對待別人首先要了解別人。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边@簡短的一句話卻是一部人際關系學。這句話是說:我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擔心我不了解別人。俗話說:“知人者智”。要想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首先要學會了解他人。“知人”,一方面應該

  了解別人的優(yōu)點和確定,“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方面,了解了他人的脾氣、性格、思想,才能最大限度的尋找共同點,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盡量少的產(chǎn)生摩擦、最大限度的在一起和睦相處。

  這正是我們八零后所缺少的一種習慣。我們這一代人是個性鮮明的一代,每個人都非常有自己獨到的想法,每個人都想以自我為中心。但是我們在張揚個性的同時,還要考慮其他人的想法、意見。在與他人相處時,真正做到“知人”,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環(huán)境。

  2。在處理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尤其是師生關系、上下級關系中,在社會上有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巧言令色”。

  面對復雜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有的人情緒豪爽,表里如一,對上對下只有一個面孔。另一種人,性格陰險,人前一個樣,人后一個樣;對上一個樣,對下一個樣。對下態(tài)度傲慢,盛氣凌人;對上,對自己用得著的人,脅肩諂笑,百般逢迎,甚至低三下四??鬃佑谩扒裳粤钌彼膫€字,勾畫出了人的這一現(xiàn)象的扭曲。這種現(xiàn)象在當今社會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無論在官場上,還是商界,甚至教育界,都有這種“巧言令色”的不良社會風氣。在我國轉型時期,實現(xiàn)社會公正,打擊腐敗現(xiàn)象,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等,都要消除這種“巧言令色”的現(xiàn)象。孔子說,巧言令色的結果是:鮮仁矣。就是說,巧言令色的人是沒有高尚道德的,是遠離“仁性”的。在現(xiàn)實中,我們所說的這種人大多是圓滑世

  故的,不可深交的“小人”。在與他人交往中,我們自己對他人的態(tài)度應該是表里如一、不卑不亢,另一方面對待這種“巧言令色”的人,在交友中也要看清人的真實的一面,不要以貌取人。

  三、對事。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矣?!边@句話可以說概括了我們對人生活動的整個態(tài)度。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很多人理解成:君子吃的不要追求更好,只要吃飽就好;住的也不要有更高的追求,能安安定定的就行。但是我覺得儒家學說是一種積極入世的.學說,所以孔子也不同于老子,不是安逸于現(xiàn)有的生存狀況。我認為這句話應該理解為:君子不應只滿足于吃飽,不應只滿足于有住處,除此之外,還應有更高的追求。對現(xiàn)實來說就是說,許多人的人生目標就是滿足于吃喝上,有吃有喝,日復一日,湊合著過。人們應該不滿足于現(xiàn)實,應該確立更高的目標。

  孔子在提出了人們要樹立更高的人生目標,接著就回答了如何實現(xiàn)更高的人生追求。“敏于事而慎于言”這七個字中講的是兩件事,一個“事”,一個“言”,實質上說的是人的“行為”和“思想”??鬃影选懊粲谑隆奔葱袨榉旁谇懊?,把“慎于言”即思想放在了后面??鬃訉σ粋€人的要求,要重視“行”的一面。“敏于行”說的是做事要靈活,有辦法,學會變通。“慎于言”即說話要慎重,不要亂說話,說假話、說大話、說空話??鬃訉θ藗兲幨碌囊蠼o了我們很好的啟

讀論語心得體會13

  一直以來不斷在提醒自己要擠時間看看書,可總是被這樣或那樣的事牽絆,直到前些日子,才終于拿起放在枕邊的被擱置多時的《論語》。

  讀著這些熟悉的文字,一種淡然浮上心頭?!墩撜Z》是孔子死后,弟子們把他平日的言行記錄收集起來,整理編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論,也有弟子們的自相問答,保留著孔子生平、思想學說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國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也可以說,它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即使是現(xiàn)在,他的很多教育觀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

  1.反思是一種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耳熟能詳?shù)脑捯馑即蠹叶济靼住?/p>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闭嬲恼軐W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義,他們把這種意義看得比生命本身還重要。在對人生的不斷反省中,他們認識生命的價值。與西方不同的是,論語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蘇格拉底所說“關心自已的靈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懺悔自己與生俱來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沒有一個萬知萬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諧而美好的,人本身沒有罪孽可以懺悔。因而,它所關注的是現(xiàn)實性的,是人與人群之間的紐帶,是建立合理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在社會的大視野中尋找自我,完善自我?!熬尤諈⑹『跻?,剛知明而行無過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為要達到知行合一,說穿,是一種生存智慧,行動智慧。在教學中我們不也是常常這樣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么?正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我們得以及時學習,及時修改自己的教學行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則奮進,發(fā)現(xiàn)問題則深思,存在問題就修改,找到經(jīng)驗就升華。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我們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燈光下靜靜深思,也可能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更還多一個頭腦!

  2.自信是一種坦然。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自信是我們每個人生存立世的重要意志品質之一。特別是正處在心理生理發(fā)育期的學生,更是要從我們這里學習、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有時會從教師的言行中去感染和影響他們,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就做到約制。自信是一種內(nèi)在的東西,需要由你個人來把握和證實,要善于肯定自己、激勵自己。與成功一樣,強烈的自信并不是一夜之間建立起來的,需要有個過程,要善于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績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充分肯定它,適當獎勵一下自己,鼓勵自己再加把勁,這樣就能得到一點自信。在建立自信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勇氣面對別人的譏諷和嘲笑。自我激勵的辦法之一,是運用臨時性的激勵辦法。學會自我激勵,要給自己一個習慣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內(nèi)心經(jīng)常存有失敗的念頭,你便已經(jīng)輸?shù)粢淮蠼亍O喾吹?,倘若你對自己充滿信心,要把每一次進步都看成是一種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會增加信心,都會有助于主宰自我的意志與習慣的形成,那么即使面對逆境,也能泰然自若。換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長的源泉,它能助你與成功同步前進。讓我們多多肯定自己,多多肯定學生吧,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3、快樂是一種境界

  快樂是一種境界。在《論語》中,孔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子貢曾經(jīng)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反觀現(xiàn)在社會,做教師這一行,不正是一個清貧的職業(yè)么?高尚的職業(yè)榮譽感不能改變囊中羞澀的現(xiàn)實,強烈的職業(yè)責任感又使我們對孩子們欲罷不能。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便意味著我們選擇清貧,但不代表我們不能選擇快樂?;仡^看看我們所處的世界,五光十色,誘人心志的事物實在太多,而身處塵世不動搖,置身名利不追逐的人又有幾個?可是這以名利做曲,以聲色為水釀造的欲望之酒,能讓人得到一時的虛名,卻能讓人失去更多。倒不如淡然平和讓自己心情開朗來的更實在。一個人的“淡泊之守,必須從濃艷場中試來”。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經(jīng)世事的蒼白,而是經(jīng)歷之后不貪濃艷之心的有內(nèi)涵的淡然。我們可以做的是在清貧的生活中保持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內(nèi)心依然快樂富足,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的快樂,由內(nèi)而外自然流露出自信心?,F(xiàn)代教師不正是應該如此嗎?

  讀書讓我們明智,學習讓我們快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習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樂趣的一部分。不想標榜自己有多么的淡泊名利,畢竟我只是俗人一個。只想平靜的面對虛名利祿,以古以鏡不斷學習,做到“守節(jié)聲色場,安志紛鬧中!”

讀論語心得體會14

  逐字逐句讀《論語》似一汪清泉滋潤著我的思緒。它向我們傳達了許多樸素而又深刻的哲理,文學的魅力由此呈現(xiàn)。讀著它,就仿佛是一位哲人在對著你孜孜不倦地教誨,又仿佛是一面鏡子在映射自己的不足,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jīng)悟出了許多道理,改正了許多不足,受益頗為深遠。

  首先,它教會我“怎么獲得心靈的快樂”,就是說如何去尋找內(nèi)心的安寧。第一,做人要“恕”,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一輩子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第二,做人要“寬”,就是不想過去的事,要容人;第三,要“仁”要“智”,就是要愛別人,了解別人,要明白最重要的人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兒不能拖延。

  第二,書中談到“心靈之道”,即如何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不順,但我們要以這樣兩個態(tài)度來對待。一、正面人生的遺憾,在最短的時間接受下來。二、盡可能地用自己所能做的事來彌補這個遺憾,要充滿自信地面對一切。如何做真正勇敢的人呢?一、要有高遠的志向,干一行愛一行,力爭做到最好。二、要心態(tài)平和而且安定,面對強敵仍然能夠保持從容、篤定的氣勢。

  第三,所謂“處世之道”,對不太欣賞自己的人應該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坦然面對,與人相處要有分寸,否則,“過猶不及”,退一步往往是海闊天空,做任何事要少說多做,留有余地,有疑問多請教,多思、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她還讓我懂了如何為君子,簡單來說,要高尚、善良、好相處,要保持內(nèi)心的從容淡定、胸懷天下、奮發(fā)有為。它還告訴我們?nèi)绾谓挥眩⑶覍ε笥褢哂械馁Y質有比較明確的描述,對我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書中提到的“益者三友”為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知識面寬的朋友?!皳p者三友”為溜須拍馬、獻媚逢迎的朋友,兩面派的、巧言令色的朋友以及言過其實、夸夸其談的朋友。很明顯,我們應當選擇益友來相處。但怎樣去鑒別呢?全憑意愿和自己的能力去體會,交到好的朋友還要做有心人,要學習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

  最后,是“理想之道”,從中我懂得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一個人的志向至關重要,決定了他一生的發(fā)展和方向。但是理想很高遠,卻缺乏通向志愿的道路,那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從最近的、從內(nèi)心的完善做起,以修身為起點,逐漸建立自己通向理想的道路。

  讀《論語》讓我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學習的正確認識,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理性道德。總之,《論語》是我們民族寶貴的財富,我們要從中不斷地汲取營養(yǎng),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yǎng),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讀論語心得體會15

  我讀了《<論語>六則》后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使我有很多感觸。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笔钦f幾個人在一起走,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這中間包含著能者為師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都可以為我的良師益友。就拿我們班來說,就有許多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見多識廣、有的思維敏捷……如果向這些同學學習,不就可以使我這棵萬頃綠田中的普通小苗汲取更多的知識的養(yǎng)分嗎?

  如果能拜能者為師不容易,那“不恥下問”就更難了。首先,你得虛心,放下架子,誠心誠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不恥下問”是古今學者,偉大人物成功的經(jīng)驗。我國四漢杰出史學家司馬遷,為了撰寫《史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去各地游覽的過程中,虛心向平民百姓請教,采訪史實。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乘“貝格爾”號去各地考察,每到一處都要把當?shù)氐霓r(nóng)民請來,詳細詢問那里的地形和生物的特點。如果司馬遷不從人民群眾中采訪史實,怎么能寫出杰出的歷史著作——《史記》?假如達爾文不恥于下問,又怎能完成《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的理論呢?

  今天正是“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的領域在不斷地擴大。面對如此浩瀚的知識海洋,做不到不恥下問是不可能到達光明的彼岸的。

  同學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而又不恥下問吧,成功的大門向我們敞開著!

【讀論語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讀論語心得體會